·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艺路精彩--文化艺术生活空间  全文检索: Translate this page
首页
资讯
展览
拍卖
专题
艺术、评论
网拍
公益网拍
精品收藏展
大众收藏展
收藏展汇总
方盛艺术品商城
中国书画专馆
中国当代艺术馆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传统文化馆
方盛动漫城
艺术长廊
艺路精彩
艺术人生
名家
人物
当代名家
传统名家
游戏社区
公益资助申报
艺术大赛
网络学院
院校
艺狗
方盛艺搜
方盛文化传媒
方盛英才网
合作联盟
诚招合作伙伴
| 人物专题
王世襄:收藏的乐趣在于获得知识和欣赏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08-08-22 11:17:40



    
王世襄为华人收藏家大会题词 
 
 

  元朝佛像 王世襄旧藏 


  人物介绍:

  王世襄,号畅安,1914年生于北京,祖籍福建福州。小学、中学就读北京美国学校,燕京大学文学学士、硕士。曾任中国营造学社助理研究员,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平津区助理代表,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陈列部主任,中国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员。

  编者按:10月8日,首届“上海2008华人收藏家大会”将在上海隆重举行,届时,中国当代华人收藏界、艺术界和投资界的高层人士都将出席。为了配合这次大会的举办,上海2008华人收藏家大会组委会对将要出席这次大会的收藏家、鉴赏家进行了系列访谈。这些受访者结合自己的收藏经历,从各个角度畅谈了自己对收藏的认识和收藏知识,是难得的“收藏经”,对广大收藏者尤其是初涉此道者颇多启迪。本报也参与其中,并从今日起系列报道此次华人收藏家大会名家访谈实录。首期报道将从中国著名收藏家王世襄老先生的访谈开始。
  
  4月23日,在北京芳草地王老寓所里,华人收藏家大会石建邦、刘德媛采访了年已94岁高龄的中国著名收藏家王世襄老先生。在采访中,王老先生”由我得之,由我遣之”的崇高品质让人深深感动。

  收藏之物:

  “由我得之,由我遣之”

  采访者:您收藏的家具如今都在上海博物馆,有没有“舍不得”的心情?

  王世襄:没有。只要我对它进行过研究,获得了知识,归宿得当,能起作用,我不但舍得,而且会很高兴。当时,香港朋友庄先生和我商量,想要买我的家具之后捐赠给上博。于是,我提出了条件:你买我的家具必须全部给上博,自己一件也不能留。如同意,连收在《明式家具珍赏》的家具我一件也不留,全部出让。而且不讲价钱,你给多少是多少,只要够我买房迁出旧居。其实当时所得只有国际行情的十分之一,但我心安理得,认为给家具找到了一个安心的好去处。就这样,搜集了40年的79件家具全部进了上博。这79件中有明代的牡丹纹紫檀大椅,是举世知名的精品。在《明式家具珍赏》中只用了一件,出现过两次。按照我和庄先生的协议,我只需交出一把,可以自留三把,但我四把全交了。原因是四把明代精品放在一起,太难得了,我不愿拆散它们。四把椅子在我家中多年,从未按应用的格式摆出来过,到了上博可以舒舒服服地同时摆出来,它们终于得到了自已的安身之所,那多好啊!我对任何身外之物都抱“由我得之,由我遣之”的态度,只要从它那里获得过知识和欣赏的乐趣,就很满足了。物归其所,问心无愧,便是圆满的结局。想永久保存,连皇帝都办不到,妄想者岂非是大傻瓜!

  采访者:《明式家具珍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海内外具影响力的文物图集,先后有中、英、法、德等九个版本问世,备受海内外学者推崇,您是甚么时候开始研究家具的?

  王世襄:40年代初,在四川宜宾李庄,也就是在中国营造学社工作的时候,我经常阅读有关建筑的古籍,对《营造法式》和清代则例的装修及家具产生了兴趣。后来,又读到德国人艾克著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我认为中国家具中国人自己不能不研究,就暗暗立下赶超的志愿。之后四十余年,搜集与研究同步并进,除文革期间外,即使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也没有终止过,直到1985年出版第一部著作——《明式家具珍赏》。

  收藏逸事:

  一对杌凳先后看了20次,最终涨了20倍

  采访者:您现在还写有关家具的文章吗?

  王世襄:我现在已经很少写这样的文章了,承认自己落后了,不懂了,如果想写必须重新调查、学习。一是近年来有很多从东南亚进口的木材,有的品种根本没有见过,连木材的形态色泽都不了解,做成家具就更说不清了。二是由于古旧家具的升值,仿制修配,不惜工本,发明了不少新方法,甚至连新科技都用上了。制作者们讳莫如深,严格保密,不下功夫搞好关系,无从得知。三是当年编写家具书,除自有者外,他人所藏的也都经过仔细过目。近年中外各地,藏者大增,自然有不少品种、造型为我过去所未见。如想增补,首先须审查实物,看有无修配改造。家具散在各地,很难如愿。如想使用照片,又涉及版权问题,困难更多。如何才能使自己跟上时代的发展,我知道应当怎样去做,只是九十衰翁,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还有当年《珍赏》、《研究》两书,线图有数百幅之多,皆出老伴荃猷之手。她已先我而去,今后还有谁能为我制图呢?最近写了一篇关于超长的铁梨大供桌文章。该物件十分罕见,曾求一位内行朋友去广州为我仔细观察了两次,查明没有修配改造过,是“原来头”(家具行术语,即未修补过),才敢动笔。可见我现在要写篇家具文章多么不容易。

  采访者:能说说家具收藏过程中的逸事吗?

  王世襄:20世纪50年代初,我在通州一个回民老太太家看到一对杌凳,非常喜欢。可惜藤编软屉已破裂,但没有伤筋动骨。我要买,老太太说:“我儿子要卖20元,打鼓的只给15元,所以没卖成。”我掏出20元钱,老太太说:“价钱够也得我儿子回来办,不然他会埋怨我。”我等到天黑还不见他儿子进门,只好骑车回北京,准备过两三天再来。不料两天之后在东四牌楼挂货铺门口看见打鼓的王四。王四坐在那对杌凳上。我问他要多少钱,他说“40元”。我说:“我要了。”恰好那天忘记带钱包。待我取钱马上返回,杌凳已被红桥经营硬木材料的梁家兄弟买走了。自此以后,我常去梁家。兄弟二人,每人一具,就是不卖。我问是否等修好再卖。回答说:“不,不修了,就这样拿它当面盆架用了。”我眼看着搪瓷盆放在略具马鞍形的弯枨上,袖手无策,心中焦急。后来一年多的日子里,我先后去了20次,最后花了400元才买到手,恰好是通州老太太要价的20倍。

  采访者:为什么您爱说自己不是收藏家?

  王世襄:收藏不单靠眼力、靠自己爱好,钱财对收藏也十分重要,我的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说明我根本不具备收藏家的条件。长物可能很珍贵,也可能只是一把破笤帚,我的长物多接近后者。这些长物,有的或许有研究价值,有的或许有欣赏价值,但未必有经济价值。所以我从来不承认自己是收藏家。

  收藏感悟:

  不在据有事物,而在观察赏析

  采访者:您是如何琢磨一件东西的?

  王世襄:有四个步骤:一、凭直觉;二,见实物,把真实的东西拿在手里面把玩、体会,获得感性体验;三、搞清楚实物是怎么制造出来的,看清楚其机理和内部构造;四、研读相关文献。

  采访者:您的收藏之道是什么?

  王世襄:我没有收藏书画,没有收藏瓷器,没有收藏玉器,更没有收藏青铜器,因经济所限,对这些都不敢问津。只是用几元或一二十元的价格,掇拾于摊肆,访寻于旧家,人舍我取,微不足道。我过去只买些人舍我取的长物,通过它们来了解传统制作工艺;辨正文物之名称;或是坐对琴案,随手抚弄以赏其妙音;或是偶尔把玩,藉以获得片刻清娱。在浩劫中目睹辇载而去,当时我能坦然处之,未尝有动于衷。由此顿悟人生价值,不在据有事物,而在观察赏析,有所发现,有所会心,使之上升成为知识,有助文化研究与发展。这是我多年来坚守自珍,孜孜以求的。

论坛】【收藏此页】【打印】【关闭
| 相关文章 >>更多
·“玩”到了痴的地步“玩物成家”的收藏家王世襄
·王世襄:玩出来的“世纪绝学”
| 艺狗搜索
 
关键字:
| 热点资讯 >> 更多
·杭州良渚文化博物馆新馆将于10月...
·建民间收藏博物苑 窦宝荣:收藏是...
·感受国际友谊领略各国瑰宝:国际礼...
·让舞台艳光四射 2012伦敦:用...
·盲目是大忌 奥运藏品小幅反弹并非...
·艺术权力榜 影响中国当代艺术10...
·“艺术不是什么”北京798艺术节...
·股市、基金、收藏:后奥运三大热点...
| 合作媒体 >> 更多
·中国文化传媒
| 艺术网站导航 >> 更多
·中国书画经营家协会
·上海美术馆
·中国工艺美术礼品博览网
·云峰画廊
·上海赛姝达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 频道编辑信箱
>> 更多
·主编信箱
·编辑部信箱
44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服务项目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友情链接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法律顾问
艺术品收藏网:旗下板块: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当代艺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传统文化馆精品收藏展艺术品收藏交易中心全球艺术品收藏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上海电话:021-62681277(总机)   传真:021-62689277   E-mail: artsfans@163.com
艺术品收藏网   品牌: 方盛 艺路精彩   艺术品经营单位
中国艺术品门户   中国艺术品收藏门户  全球艺术品门户
沪ICP备202300471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5)0685-0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上海方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上海真如副中心 注册场所:上海市普陀区曹扬路1888弄11号4楼403一17
联系电话:13817299902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