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赈灾海报

北川遥感地图

赈灾号外
汶川地震牵动了全世界人民的心。电视画面如此逼真地呈现给我们一场震动人心的灾难,但视频是易碎品,当关于地震的新闻慢慢远去时,我们如何保存对此段悲伤的记忆?如何留下对此间感动的纪念?我们的爱不是暂时的同情,我们的爱是永久的珍藏。灾情应该沉淀为文化的记忆,我们可能收起感动,用藏品洗礼人性。
1
赈灾“号外”最应收藏
5月中旬,中国各地报刊纷纷发行赈灾“号外”,表达了各族人民在严重的地震灾害面前手拉手、心连心,众志成城的坚定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赈灾“号外”通过灾后景象、心手相连等画面表现主题,许多“号外”采用张贴画的形式设计,具有直观、简明的宣传效果。
“号外”报纸是报纸收藏的重要类别之一。“号外”是报纸在遇到重大事件或重大变故时,临时决定出版的无期号报纸。由于“号外”报纸发行时间不定、出版刊号灵活,加之印刷数量较少,且不按正常发行渠道送到订户手中,又是记载特殊史料、刊发突发事件、传播热点新闻的重要媒体,因此,它已成为收藏的精品。
收藏报纸“号外”早就成为集报界的热门,目前在集报界,凡是“号外”,不论早期还是近期的,都备受关注。由于“号外”具有突发性、时效性、史料性,加上其印刷精致,深受报纸收藏者喜爱。早期“号外”的印刷数量少,且都是在街头向行人散发,极易被没人看后随手当废纸丢弃,这就是“号外”存世量稀少的原因。
全国各地部分较早发行“5·12汶川大地震”赈灾“号外”报刊统计:公益时报(赈灾)、东莞时报(一套4份)、长江商报(一套3份)、重庆晨报(一套2份)、重庆时报、成都商报(一套2份)、都市时报、中国日报、今日女报(湖南)、新快报、新京报(一套5份)、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一套2份)、中国日报、扬州晚报、乐山晚报、东周刊(香港)、云南信息报、长江商报(哀悼日)、河北青年报(哀悼日)、可乐生活(香港、哀悼日)、大庆晚报(募捐)、齐鲁晚报(募捐)。
收藏地震“号外”、地震专题报刊是新的专题,5到10年后,收藏者把自己收藏的地震“号外”进行展览,其意义将不同凡响。收藏重点是铜版纸、彩印,而且画面要有冲击力。
2
海外华人设计赈灾海报
地震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灾害,世界许多国家都发行过相关题材的赈灾海报,向人们传播防震知识和呼吁各界伸出援助之手。海外华人设计的“汶川”赈灾海报浓缩着全人类互助友爱的精神,图案具有中西文化视觉的双向感受,它是记载历史,唤起人们爱心的精美收藏品。赈灾海报沉淀的是中华民族自觉的互助友爱。每一张海报都在悲伤中不悲观,在失望中不绝望,超强的生存能力,让留下的记忆从灾情中沉淀成历史精华。
5月,世界各地海外华人纷纷设计赈灾海报,表达全球华人在严重的地震灾害面前血脉相连的精神。赈灾海报通过画面表现主题,许多海报采用电影胶片式的形式设计。海外华人设计的赈灾海报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带有新媒体色彩,前卫而深刻。要看海报的发行时间、地点、名称。关注“红色收藏”的藏友们,特别要注意有国旗、党旗、军旗以及天安门和华表场景的海报。收藏界一般将旅居美国、日本、欧洲的华人设计品视为珍藏,因为那里的美术氛围好,当地的购买能力高,能够流入国内的数量也就少。特别要注意超级跨国公司、重要海外部门委托华人设计的精品,比如,联合国的各派出机构为表达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委托华人设计的作品,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海报,但也值得收藏。只要收集一二十张华人设计的赈灾海报,就可以形成一个专题,5到10年后,拿出来一组这样的海报藏品就是另一种纪念死难同胞的特殊艺术品。
3
关注震区
遥感地图
收藏地图是冷门,收藏震区遥感地图更是“冷冷门”。人们在选择藏品前都喜欢精细的策划,而我们收藏震区遥感地图只有一个单纯的想法:把系列反映抗震救灾全貌的出版物收藏定位在回放“汶川大地震”重大历史史实,具有滚动、直观、简明、胶片式的效果,打造抗震救灾收藏精品。
喜欢历史地图,好奇心萌发收藏专题,不经意间撞进一个收藏冷门区域。从先买张地图熟悉城市方位,到收藏了不少花花绿绿的各式地图。笔者发现地图是一种非常好玩的东西,一张老地图可以拽出一段历史。依图说史,既有观赏性又有历史纵深感,一种游戏心理,不枯燥,不乏味。冷门不冷。震区遥感地图沉淀着科学的记忆,我们能用数码产品来洗礼人生。
地震发生后,国家测绘局新公布了震区航空遥感地图,解放军总参谋部向专业机构发布了中国强地震区卫星遥感地图。与过去所有灾难记忆不同的是,遥感影像让我们对历史的触模从文字符号超越到全新历史叙述的数码世界里。汶川地震改变了山川地貌,在第一时间航空遥感地图为世界敞开数码信息通道。
震区遥感地图极易被人忽略,而数码信息稍纵即逝的特性,又是造就藏品存世量稀少的原因。高清晰度震区遥感地图资源在收藏行的特别意义就是:地图收藏家建立自己的彩色高清晰度地图库是国际最新流行的商业模式,各大广告公司、电视台、出版社、俱乐部的需求,形成遥感地图资源市场。震区遥感地图浓缩着科技前沿的成就,遥感图案具有传统与创新的视觉双向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