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艺路精彩--文化艺术生活空间  全文检索: Translate this page
首页
资讯
展览
拍卖
专题
艺术、评论
网拍
公益网拍
精品收藏展
大众收藏展
收藏展汇总
方盛艺术品商城
中国书画专馆
中国当代艺术馆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传统文化馆
方盛动漫城
艺术长廊
艺路精彩
艺术人生
名家
人物
当代名家
传统名家
游戏社区
公益资助申报
艺术大赛
网络学院
院校
艺狗
方盛艺搜
方盛文化传媒
方盛英才网
合作联盟
诚招合作伙伴
| 综合评论
2008奥运金镶玉 世界能否读懂中国
来源: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2007-04-19 09:50:40
    从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到最新公布的“金镶玉”奖牌,玉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已进入全球视野。面对奥运会这样一项世界性的重大活动,玉文化推广所能产生的文化意义应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张明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员 玉器专家
李祥云:中国古玉研究会副会长 玉器鉴藏家
梁秀伟:北京宝玉石协会副会长 玉器鉴藏家
韩涧明:本报记者
 
    随着奥运奖牌金镶玉的设计方案公布,中华文明通过2008年奥运会向世界再次架起了一座桥梁,中国玉文化面临着一次千载难逢的世界性的推广机会。来自玉器领域的呼吁声越来越强——2008,要将中国玉文化进行到底。
 
    玉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推广玉文化
 
    张明华:要世界读懂玉文化,读懂中国。
 
    在中国所有文化的历史传承中,从文明发祥就始终一脉相传、未曾中断的就是玉文化。这一点不要说外国人,就是中国人本身同样认识不足。
 
    大约上世纪80年代前,很多文物专家还普遍认为玉器只是小器物。但是,随着考古发掘和研究逐渐深入,众多研究者才认识到,玉器在古代与王权、皇权、国家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中国的礼仪制度、文明发展与玉器也紧密相连,玉器之“重”远远超乎了旧有的认识。
 
    这种玉文化的影响也体现在“中国印”与金镶玉奖牌的设计上。“中国印”选用的是玺印的形式,奥运奖牌则按照玉质体现出等级差别。从大的方面看,中国需要世界了解认识中国。比如,西方讲民主,而中国人讲道,讲礼仪,讲个人修养,并不仅仅局限在某一种制度上,这一重要的文化特征集中体现在玉上面——玉是一种制度,同时也是心灵的东西。台湾玉专家徐正伦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懂得古玉就懂得中国人,就懂得中国文化,因为玉的文化就是中国7000年的文化,玉的故事就是中国10亿人的故事。”
 
    前一段时间,我们的文化人站出来公开指责中国的龙图腾,说龙代表专制、皇权,面目凶恶,怎么能代表中华民族?这样的说法恰恰说明我们对于自己悠远文化的不了解。龙图腾并非起源于皇家、王族,而是由各地民间推崇产生并最终形成的。这样一种具有充分代表性的文化图腾,皇家当然要用——皇家从来都用最好的东西。你凭什么认为皇家使用了,你就否定它的文化价值?对于中国的文化,不去研究它,不去推广它,就不能够正确对待它,就会误读它,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不负责任。
 
    李祥云:改变西方主导的文化市场。
  
    金镶玉的奖牌设计方案赢得了一片喝彩之声,其中包括国际奥委会的官员,为什么?因为金镶玉的设计并非偶然巧合——有什么东西可以比玉更能代表中国文化呢?在掌声的背后是中国玉文化的背景与深厚的积淀在起作用,没有这个底蕴,设计方案不可能立得住。
 
    外国人很早就接受了中国的瓷器,瓷器已是世界性语言,因此才会有拍卖会上上亿元的瓷器。从在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而言,瓷器与玉器是不能够同日而语的,但是瓷器受宠,玉器受到冷落,这是西方主导艺术市场的结果。在未来的文化市场中,我们要用我们的价值体系赢得发言权,这就是推广玉文化的一个重要理由。
 
    本次奥运会正值中国经济振兴,也是中国文化逐步走向世界的时刻。既然奥运会的奖牌已经将全球的目光吸引到了我们的玉文化上面,我们为什么不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让玉文化承载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呢?  
 
    梁秀伟:玉文化背后是中国文化产业。
  
    金镶玉的设计包含的信息量非常丰富。比如说,当一个外国运动员看到这样的奖牌,他一定会问,这奖牌为什么不用金属,而用玉石?玉石是什么?很名贵吗?为什么金牌的玉是白色的?银牌就是青色的,铜牌是绿色的?为什么又做成那样的形状?甚至这种金属镶嵌玉石又有怎样的说法?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不简单。不过,仅凭“中国印”以及金镶玉奖牌还远远不够。
 
    玉文化推广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结合起来。也就是说,玉文化要走一条经济之路,不仅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那一部分,包括“五德”、“十一德”,而且直接推动我国的文化产业,像出版业、影视业等文化输出,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玉文化代表了我们的价值评判标准,东方人的价值观基础,作为这种价值标准的具体体现,也就是直接产品——孔子学院已经在世界各地开展起来。不是有人一直抱怨我们的文化面对潮水般涌来的西方文化无能为力吗?机会其实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什么阻碍了玉文化的传播
 
    张明华:文化差异确实存在。
  
    玉在中国文化中的位置与作用非常重要,但是,玉文化目前的覆盖范围只是局限在国内以及海外华人圈,且停留在浅表性的层次,直到现在还被很多人看作民俗性的东西。在国外,你几乎看不到玉展。大英博物馆以前甚至都没有玉器,只是后来有收藏家捐献了一些才填补了空白。那些玉器质量参差不齐,无法展现出中国文化风貌。前两年,有位美国朋友来看我,我把一件玻璃种的翡翠挂件送给他,他说拿回去后送给家里的小孩子玩儿——一个外国人这样认识东方文化载体的价值,你完全没有办法解释。
 
    中国玉文化的深刻内涵以及表达方式外国人不了解。他们会按照造型艺术的一些规则来理解我们的文化,青铜器可以接受,瓷器可以接受,但是玉器就显得鬼头鬼脑,还要在手上把玩,还要讲刻工、辟邪、口彩……何况玉器的雕琢往往随形就势,完全是根据玉材的大小、形状、皮色等自然条件雕琢,东西没有重复的。西方人雕一个维纳斯就是一个维纳斯,讲究符合解剖学,可中国玉器中的人物造型不讲究解剖学,弄个大头娃娃就上去了,外国人觉得莫明其妙。  
 
    李祥云:玉文化我们还读得不好。
  
    外国人对中国感兴趣,看中的是中国古老的文化。然而现在,我们对承载中国文化的古玉在文化发掘上实在是太不够了,我们甚至看到,古玉正在被市场行为抹杀掉,文化的光芒不能够放射出来。
 
    我国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北有红山,南有良渚,后来玉器广泛应用于各个生活领域。但面对这样丰富的文化遗存,我们知之太少,研究太少,玉文化即使对于我们也仍然充满着神秘色彩,何况缺乏文化背景的外国人。而在很多人的眼睛里,古玉太古旧了,样子丑陋不堪,即使在理论领域,专家们的认识与各种标准也不相同。
 
    理论不统一,互不认可,国宝的东西就出不来,对于玉文化的认识就难以到位。试想,中国玉文化如果依托一个没有原则、没有诚信、没有研究、没有责任的环境,证书满天飞,古玉市场一片混乱,你拿什么来面对世界?  
 
    梁秀伟:难,但没有想像中那么难。
  
    很多人会提到玉器与瓷器在西方影响的不同,甚至会提到大英博物馆中为什么缺少玉器?为什么当年的掠夺者也看不上玉器?实际上,宫廷藏玉多为玉玺之类,再有就是祭祀的物品,入侵者看中的是更便于变现的金银,还有作为实用器的花瓶等,何况此时瓷器已经在世界有着相当的知名度,是很硬的“品牌”,而玉器是不进行这种流通的。这就使得玉器虽然在中国家喻户晓,但在国外却很陌生。
 
    欧洲,乃至于全世界,对于中国玉的理解非常有限,但是,你不能说外国人不可能喜欢中国玉。我曾见到某跨国集团高层一位芬兰人,他就藏有可以摆一桌子的红山文化玉器。随着改革开放,玉文化逐渐进入世界视野,现在已经融入了奥林匹克。从传统说,中国的文化传播,如儒家文化,本来就是具有国际性的,只不过,百年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的文化传播虽然没有中断,但在过程中受到了打压。伴随着奥运会的中国风格设计被世界认可,中国文化传播最佳时机来临了。
 
传播玉文化,我们准备好了吗
 
    张明华:用奥运会的号召力汇聚玉器精品。
 
    奥运会时间短,但它是世界性的,在整个过程中,大家有着充分的机会接触玉文化。我们至少有两个精品展可办,一个是古玉展,一个是新玉展。这样的精品展以前从未出现过,而奥运会的号召力使我们有了把全国精华玉器集中在北京,并且用最现代化的方式向全球展示的可能。我们很多专家口口声声在喊振兴玉文化,现在国家已经给了你启动机会,没有理由不珍惜。
 
    由于短时间内让世界彻底了解中国玉文化有困难,我倒是建议采取一些生动灵活的形式,比如说玉器的现场加工表演,现场制作参与等,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档次制作中国传统生肖玉、吉祥玉、国家版图等,甚至胸针、挂饰、戒面等现代饰品。大家不一定一下子就会理解你的文化,但有了一点兴趣就会走向深入。在这一过程中,专家、藏家、文博机构、国家领导人、出版机构、电视台等各方都应发挥各自的作用。  
 
    李祥云:面对世界,团结起来。
 
    玉器领域彼此隔阂对于玉文化的推广非常不利。医治中国玉器市场混乱的良药是“人”,其中民间鉴藏家的崛起将成为玉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08年是民间鉴藏家活跃并自我展现的大好机会,相信会有各种玉文化的推广与民间收藏实力展示活动陆续展开,比如民间藏玉的著述、图册,民间藏玉的高层论坛,完全免费的普及讲座等。
 
    但是,玉文化的推广要见效果,不是靠某一种力量的推动所能解决的,一定要形成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整体推动。在这一时刻,要求社会各方为了中国玉文化的传播形成共识,摒弃前嫌,消除隔阂,团结起来。不局限在某个圈子里——这是我们玉器界现在急需突破的一点。玉的境界是温良恭谨,玉的核心理想是包容,是科学处理世界上各种问题的能力,希望2008年各方能够为玉文化传播,交出一份高分数的答卷。  
 
    梁秀伟:用最好的文化精华感动世界。
 
    眼下一个遗憾是,我们国内的玉文化总体发展还没有到位,玉器的评价、研究、市场交流甚至是混乱的。从根本上讲,我们现在急需确立的是玉文化的游戏规则,包括研究的规则、市场的规则、人才培养的规则等。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希望政府部门、流通部门等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负起责任来。
 
    另外,2008年我们要做的是一种文化推广,不能简单理解为是一种商机,各种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等只是整体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仅仅依靠满大街都是玉,不管什么档次,真的假的一起上,那实现不了我们的推广目的。文化的需求需要高质量的满足,我们能不能在2008年成功推广中国玉文化,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在奥运会期间能不能拿出一批高水平、高档次的玉器展现在世界面前,能不能让世界各地来的人接触到中国玉器最有魅力的那一部分。感动世界,震撼世界,这是中国玉文化获得传播,获得世界文化地位的一个基础。
论坛】【收藏此页】【打印】【关闭
| 相关文章 >>更多
| 艺狗搜索
 
关键字:
| 热点资讯 >> 更多
·杭州良渚文化博物馆新馆将于10月...
·建民间收藏博物苑 窦宝荣:收藏是...
·感受国际友谊领略各国瑰宝:国际礼...
·让舞台艳光四射 2012伦敦:用...
·盲目是大忌 奥运藏品小幅反弹并非...
·艺术权力榜 影响中国当代艺术10...
·“艺术不是什么”北京798艺术节...
·股市、基金、收藏:后奥运三大热点...
| 合作媒体 >> 更多
·中国文化传媒
| 艺术网站导航 >> 更多
·中国书画经营家协会
·上海美术馆
·中国工艺美术礼品博览网
·云峰画廊
·上海赛姝达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 频道编辑信箱
>> 更多
·主编信箱
·编辑部信箱
44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服务项目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友情链接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法律顾问
艺术品收藏网:旗下板块: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当代艺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传统文化馆精品收藏展艺术品收藏交易中心全球艺术品收藏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上海电话:021-62681277(总机)   传真:021-62689277   E-mail: artsfans@163.com
艺术品收藏网   品牌: 方盛 艺路精彩   艺术品经营单位
中国艺术品门户   中国艺术品收藏门户  全球艺术品门户
沪ICP备202300471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5)0685-0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上海方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上海真如副中心 注册场所:上海市普陀区曹扬路1888弄11号4楼403一17
联系电话:13817299902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