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艺路精彩--文化艺术生活空间  全文检索: Translate this page
首页
资讯
展览
拍卖
专题
艺术、评论
网拍
公益网拍
精品收藏展
大众收藏展
收藏展汇总
方盛艺术品商城
中国书画专馆
中国当代艺术馆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传统文化馆
方盛动漫城
艺术长廊
艺路精彩
艺术人生
名家
人物
当代名家
传统名家
游戏社区
公益资助申报
艺术大赛
网络学院
院校
艺狗
方盛艺搜
方盛文化传媒
方盛英才网
合作联盟
诚招合作伙伴
| 商城资讯
中国当代艺术品遭遇狂炒 一流作品价格涨两千倍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08-04-01 11:28:33

  这两年,中国文化界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就是当代艺术作品的疯狂升值。两年来,它们的拍卖价格就和小杰克种下的魔豆一般不停地往云里钻,其飙升程度远远超过股市和基金……


  2007年年底,中国当代艺术热引起了许多国际权威媒体的关注,美国的《时代》《名利场》《纽约时报》、英国《泰晤士报》等,纷纷作了重点报道。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撰文说,这些艺术品里的一流作品价格涨了两千倍;而二三流的作品,5年前一万美元就是令人羡慕的高价,如今开口十万美元恐怕对方不见得抬起眼皮。


  中国当代艺术家身价暴涨


  经历这几年拍卖槌的敲打,一些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身价已直追安迪·沃霍尔、达米安·赫斯特这样的世界级当代艺术大家。定居纽约的蔡国强《为龙年所作的计划No.3》2004年秋拍出95.4万元人民币;到2007年11月,他的作品《APEC景观焰火表演14幅草图》拍出了7424.75万港元。


  曾梵志1991年初次卖画,要价2000元人民币,对方付给他2000美元,吓他一大跳。到2005年春,他的一幅《协和医院三联画》拍出114万港元,2007年秋,另一幅同名画作拍出了570万美元(约合4146万元人民币)。


  曾在圆明园画家村里晃悠的方力钧1989年第一次卖画,每张100元兑换券;1992年,他把几张素描“批发”了4500美元,2007年11月,他的《系列2,No.6》以407.3万美元成交……


  海外艺术基金的杰作


  艺术品投资在中国才刚刚兴起,艺术品市场还只是一些游资或者私人藏家涉足的市场。是什么力量将中国当代艺术品和艺术家推向疯狂?


  业内人士表示,这种疯狂并不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而是那些国际藏家的杰作。近几年,在纽约、伦敦、瑞士等西方国家活跃着无数私人藏家、艺术投资基金,以及公共收藏机构,他们对中国当代艺术品情有独钟,不断地斥巨资收购,使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不断攀升。


  据称,一批享有盛名的海外艺术基金开始积极进入或者筹划进入中国艺术版图。5月份,瑞士尤伦斯艺术基金宣告,该基金主导建立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11月2日将在北京开放。据估计,该艺术中心的预算达到了国际级大型美术馆的标准。


  实际上,从2001年起,随着“中国概念”在国际艺术市场走红,中国艺术品就开始成为国际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无论是在国际拍卖市场上,还是在开拓中国国内的艺术代理布局中,各路资金各显神通。尤其是2006年,在中国成立艺术基金几乎成为一种潮流,有人甚至称之为中国的“艺术基金元年”!


  此前,海外资本进入的方式也十分多样,国内不少著名艺术机构背后的资金就来自海外,也有一些海外资金“不太地道”,它们通过设立奖项、冒充学术或公益的方式绕开画廊制度低价吃进艺术作品。


  低买高卖囤积拉升


  在混乱的开端,一些艺术家、画廊、拍卖行、买家、帮闲者总是心怀鬼胎,在规则建立之前享受最后的狂欢。而低买高卖是艺术品市场遵循的最基本交易法则。既然中国大多数艺术家的作品价格都被低估,这些艺术基金就会大量收购,囤积,等待炒作拉升的机会。


  在上海和北京,一些形迹可疑的外国人会在各种与艺术有关的场合露面。他们以各种艺术基金的名义走街串巷,和大量知名不知名的艺术家会晤,同时收买一批“买办式”的中国策展人、批评家和艺术媒体。有些野心勃勃的海外艺术基金也已经开始在上海和北京考察场地,准备建立常驻机构乃至艺术空间。他们比本土资本觉醒要晚,但招式更为凌厉和专业。


  一位美院教授感叹,他有潜力的一些学生刚升大三时就已经和来历不明的海外艺术机构签约,被资本“包养”了。他还抱怨了中国文化政策的滞后,目前建立中国本土艺术基金的构想依然没有获得认可。


  于是,海外艺术基金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中国,将根植于中国语境的艺术品带向西方。这就呈现出耐人寻味的现象,即中国未成名的艺术家作品流向西方!

  画家收益并不成正比

  很多人认为,在国际市场上成名的中国艺术家们一夜间暴富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刘小东的《三峡新移民》拍了2200万元,但据透露,当年这幅画才卖了不到100万元,后来被一位印尼藏家收藏。当今许多一线画家和刘小东一样,如张晓刚、方力钧、马六明等人,他们在国际市场上拍卖的画作都早已经在市场上流通了,而那些炙手可热的价格与他们并无瓜葛。


  当人们还没有艺术品投资意识的时候,对于海外收藏家来说,中国市场是一个处女地。当今画坛名将的作品在那时就以很低的价格成为这些藏家们收购的“原始股”,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品的行情看涨,他们“仓库”里的作品也身价倍增,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动声色地参加国际大展,老练地造势,然后在拍卖会上大放卫星。尤其是近两年,将中国当代艺术推向了一个热度高峰。但银子也都落入了这些画商或者收藏机构手里。

论坛】【收藏此页】【打印】【关闭
| 相关文章 >>更多
·一夜暴富,中国当代艺术品面临变局
·天价难掩变局 中国当代艺术品暴涨步伐暂停(图)
·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比肩欧美尚早
·“新贵”逆势上扬 中国当代艺术品境外身价狂升
·纽约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再掀“亚洲化”浪潮
| 艺狗搜索
 
关键字:
| 热点资讯 >> 更多
·杭州良渚文化博物馆新馆将于10月...
·建民间收藏博物苑 窦宝荣:收藏是...
·感受国际友谊领略各国瑰宝:国际礼...
·让舞台艳光四射 2012伦敦:用...
·盲目是大忌 奥运藏品小幅反弹并非...
·艺术权力榜 影响中国当代艺术10...
·“艺术不是什么”北京798艺术节...
·股市、基金、收藏:后奥运三大热点...
| 合作媒体 >> 更多
·中国文化传媒
| 艺术网站导航 >> 更多
·中国书画经营家协会
·上海美术馆
·中国工艺美术礼品博览网
·云峰画廊
·上海赛姝达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 频道编辑信箱
>> 更多
·主编信箱
·编辑部信箱
44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服务项目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友情链接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法律顾问
艺术品收藏网:旗下板块: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当代艺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传统文化馆精品收藏展艺术品收藏交易中心全球艺术品收藏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上海电话:021-62681277(总机)   传真:021-62689277   E-mail: artsfans@163.com
艺术品收藏网   品牌: 方盛 艺路精彩   艺术品经营单位
中国艺术品门户   中国艺术品收藏门户  全球艺术品门户
沪ICP备202300471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5)0685-0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上海方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上海真如副中心 注册场所:上海市普陀区曹扬路1888弄11号4楼403一17
联系电话:13817299902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