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博国际2007秋季中国书画名家精品拍卖会的所有拍品中有三幅让人震撼的巨作,即石虎先生1996年创作的《神梦》、何家英《少女》、何海霞《唐骊山避暑图》。其中石虎《神梦》的尺寸之大实属罕见,高为380厘米,宽为890厘米。人神之多实属难辩。场景磅礴,现实与天堂同场。下面对三副作品分别详细介绍一下:

石虎的《神梦》
古人云:魂行成梦。概指人的魂魄游离于身体之外,便幻化为斑斓之梦。如此磅礴,意象的纷繁,景观的深邃,色彩的凝重鲜亮,雄劲激昂又安宁温情,真正达到了无法大法的境地。我们随着石虎的《神梦》,恰似是一次魂魄的远行。只不过,这次不小心走进了天堂,不经意偶遇了神灵。我们便是十分幸运地跟随了这次远行。跋涉到时间的源头,古老的图腾已经苏醒,鸿蒙的混沌还在固执地流淌:我们看到神们威严的表情,传达着恐吓的姿态。通往神堂的大门虽然依稀可见,仿佛寻访智慧的隐约希望。尽管他似乎只在咫尺之间,门口守卫却如此森严;尽管他似乎慈爱安详,却永远只是可望而不可及地高高在上。
我们看到人类懵懂的神情,闪烁着最初的智慧。他们从各个方向,层层叠叠,一代又一代地簇拥而至。他们与狂风残云为伴,与恶龙神兽相搏,延续着命运多舛的世代生活。
一瞬间,我们看到的只剩下斑驳的颜色,在伸拉与扭曲的幻象中做着混沌之初的集体狂欢--无神,无人,无物,画家的魂魄孤独地解读着“大象无形”的悲壮命题。以绚丽之色彩编织宏伟之神梦,造象亿万国人文明神聚。
寻根已毕,魂归来兮。
此作品为石虎先生在1996年所创作,是其一生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著录于《石虎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
估价800万-1000万

何家英《少女》
何家英,1957年生于天津。自幼喜爱绘画,1974年10月初中毕业后去乡村务农。1977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中国画,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擅长工笔人物。现为中国美协理事,当代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代表作品有《魂系马嵬》、《米脂的婆姨》、《酸葡萄》、《十九秋》、《秋冥》、《山地》、《街道主任》、《无声》等。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银奖、全国青年美展、当代工笔画学会大展及文化部“中华世纪之光”中国画提名展,《秋冥》被选入百年中国画展。
这幅《少女》设色淡雅,形态优美,在绿叶映衬下主人公休闲地倚在那里,托腮沉思,白色的裙裾、黑色的长发、明亮的双眸,美丽动人。作品风格严谨精致、朴素大方、造型准确,描绘了一个处于静态的少女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作品中的印章使整个画面生动而又鲜活。
《唐骊山避暑图》
何海霞(1908.9-1998.8)原名何瀛,满族,北京人。擅长中国画。1934年拜张大千为师,随同入川作画。1936年曾与齐白石、于非音、张大千举办四人作品联展。1956年后历任西北美术家协会画师、陕西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院专业画家。作品有《华山》、《大地长春》、《晴峦暖翠图》、《天开图画》等。出版有《何海霞画集》等。
这幅《唐骊山避暑图》是何老72岁所作,描绘的是西安华清池全貌:绵延起伏的远山、错落有序的亭台楼阁、风中摇曳的绿树、水中的莲花小船、游人无不栩栩如生。作者用工笔重彩和写意的笔法生动地勾勒出静谧舒适而清凉的避暑胜地。整幅作品气势恢宏壮丽,是副极为难得一见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