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艺路精彩--文化艺术生活空间  全文检索: Translate this page
首页
资讯
展览
拍卖
专题
艺术、评论
网拍
公益网拍
精品收藏展
大众收藏展
收藏展汇总
方盛艺术品商城
中国书画专馆
中国当代艺术馆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传统文化馆
方盛动漫城
艺术长廊
艺路精彩
艺术人生
名家
人物
当代名家
传统名家
游戏社区
公益资助申报
艺术大赛
网络学院
院校
艺狗
方盛艺搜
方盛文化传媒
方盛英才网
合作联盟
诚招合作伙伴
| 热点资讯
沈从文遗作蕴藏著名画家黄永玉家族秘密图
来源:新闻午报   2007-10-19 10:05:20


    生前最后一篇小说手稿面世工8000字内容系长篇小说楔子

    著名作家沈从文1949年以后创作的唯一一篇小说的手稿近日浮出水面。这篇仅有八千多字的《来的是谁》,目前由沈从文的表侄、年届83岁的书画大家黄永玉收藏。手稿写作于“文革”期间,是被沈从文当作一部长篇家族小说的楔子来写的,而为沈从文所关注的这个家族正是黄永玉家族,遗稿向读者透露了一个秘密:黄永玉家族本姓张!

    八千字遗稿首度发表

    黄永玉的个人传记《文星街大哥》近日将由漓江出版社出版,该书由黄永玉在湘西凤凰城的老街坊刘一友创作完成。书中记述了黄永玉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人生追求和艺术追求,令一个上下求索的探索者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老街坊的文字读来朴素亲切,黄老爷子一高兴,竟将表叔沈从文创作于“文革”期间的未竟小说遗稿《来的是谁》共计八千余字,一并付与漓江出版社,放在这本书中首次发表。

    记者在黄永玉提供给出版社的沈从文手稿上看到,《来的是谁》由沈从文以漂亮的蝇头行草亲笔写就,全文只是一部长篇家族小说的楔子。以八千字的楔子为一部小说开篇,可见沈从文当年深具创作苦心,写作计划也早已成形。遗憾的是,他当时的生活正如其本人所说,“远辞京国,移居咸宁,索居寂处……亲故远离,相见无由。”正因如此,他的这份雄心戛然而止,《来的是谁》也就成了没有下文的孤篇。正如黄永玉慨叹的那样:“谁晓得这个长篇写下来以至完成,文学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遗稿创作于“文革”期间

    黄永玉透露,沈从文这篇未竟的小说遗稿创作于“文革”期间。1969年11月,沈从文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被抄家八次,作过六十多次检讨和交待后,又被下放到湖北咸宁双溪区五七干校“改造思想”。1971年6月上旬,在河北磁县1584部队二中队一连二排五班劳动的黄永玉,突然收到了表叔沈从文从咸宁寄去的一厚叠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有关我黄家家世的长篇小说的一个楔子《来的是谁》,情调哀凄且富于幻想神话意味。”这令黄永玉很是纳闷,“那种地方、那个时候、那种条件,他老人家忽然正而八经用蝇头行草写起那么从容的小说来?……解放以后,他可从未如此这般地动过脑子。”

    黄永玉回忆说,沈从文当时离开北京赴湖北之前,曾有过一次易水之别的壮举,他把所有有限的存款都分给了晚辈,自认为此去一别,大有驾鹤之意。后来局势运转、气候幻化,沈从文似乎在时空上有了点偶悟,孤寂的身心在情感上不免于回忆中求得慰藉。“于是,那最深邃的,从未发掘过的儿时的宝藏油然浮出水面。这东西既大有可写,且不犯言涉,所以一口气写了八千多字。”

    披露黄永玉家族本姓张“文革”后,沈从文回到北京忙于古代服装研究,再也没向黄永玉提起过这篇文章的因果。现在想来,黄永玉颇觉遗憾,“其实我当时应就他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多向他请教,失掉良机,后悔不及。”

    沈从文的外公就是黄永玉的曾祖父,沈从文计划为外公家写的这部家族小说,本将揭开黄永玉家族的一个大秘密:黄氏家族本姓张!为此,黄永玉确实后悔不迭,“我们家原来姓张的消息小时就清楚的,为什么姓张而后又改姓黄,而死了之后大家的碑上又刻上‘张公’而非‘黄公’的道理沿革,却是一点也不明白。从文表叔既然打算把我们的家世写成一个长篇,不单小说一定好看,我的家世小乎小焉哉也能弄出个头绪来。”然而,黄永玉就这样错失了一个解开谜团的良机,“从文表叔是我们最后一个老人,你看,没有了。”


    黄苗子收藏手稿三十年

    既然早在1971年沈从文就已将他的这份小说稿寄给黄永玉,何以遗稿直至近日才浮出水面,原来,黄永玉一直误以为自己遗失了表叔的这部作品,还为此失落了三十多年。直至今年9月,93岁的书画大家黄苗子给黄永玉送来了一大包信件,其中就包括了沈从文的手稿,令黄永玉惊喜不已。

    三十多年前,黄永玉从农场回京,恰逢黄苗子驾访罐儿胡同,他就兴奋地把沈从文的这份手稿给黄苗子欣赏。“我当时见他顺手放进衣服口袋,但以后向他要还,他却总说,‘好像没有这回事……’这使我绝望而恼火,却也奈何不得这位好友满脸委屈冤枉的神气,甚至隔个几年,我就会为这封信翻箱倒柜一回,心想,或者是委屈了好朋友也说不定,他那么好的人,这真是三十多年的失落……那时,苗子兄六十挂零,我五十出头。”没料到的是,三十多年以后,93岁高龄的黄苗子竟从书堆里翻出了这份手稿,完结了老朋友多年以来的一桩心事。

     一九七×年十一月间,北京城里照习惯天气本来十分晴朗,还不太冷。大街上两旁白杨树高高上耸六七丈,许多还只是“木叶微脱”景象。某一天下午三点左右,因西北寒流的突然侵袭,气温忽然降到零下约十度。

    ……

    两人回到家里时,妮妮进门,照习惯摸摸门里邮信箱,果然有个信。其时街灯虽已明亮,自己还泪眼婆娑模模糊糊,乍一看封面有个“张”字,就以为是妈妈张梅溪的。到了屋里,妈妈接过了信,却尖声叫嚷起来,“永玉,永玉看看这是什么?”父女两人还来不及脱大衣,一齐凑拢去。原来信封上就明明白白写着:

    张永玉同志收

    果不出所料,原来事情并没有完。显然是恐吓讹诈信。上海流氓老玩意儿,想不到还会出现在首都!信厚厚的超过了量,还整整齐齐的贴了二十四分新邮票。作为爸爸的一家之主,素来十分自信,不免又紧张又故作从容,掂掂又摸摸,重虽重,里面还像是软软的,一家四人聚精会神围坐在桌边,他才谨谨慎慎的把信裁开,满以为是什么秘密宝盒,裁开后大家不免嗒然失望。原来里面除了二十张空白格子稿纸,什么都没有。信封却写得端端正正,邮票上好像是忘了盖戳记,看不清楚原寄地。此外即毫无线索可寻。一切更加了一家人的糊涂。

    ……

    一家人为这个新发现全呆住了,怎么事情越来越复杂?这骗子可并不傻,真有两手!

    ……

    可是随后不久,就应了俗话所说,“三个臭皮匠凑成个诸葛亮”,黑蛮设想,缺少群众基础。父女三人共同的分析,终于把自以为是的“小诸葛”意见推翻了。因为世界上除了爷爷,那里还会有另外什么人,知道家里事情那么清楚详细,并且还点明从家里祖坟墓碑上可解决问题?“什么张梅溪”,“报上名来”,“我可真走了”,除了爷爷逗孩子,故意激恼妮妮,还有什么人会有这种口气?黑妮终于笑了起来,哥哥却记住了“求同存异”,不仅外交上用得着,讲家庭团结也少不了。就不再说什么,用个“等着瞧吧”停止辩论,当然大家也是“等着瞧”的。

    至于这一家究竟姓的是千字文中第一句“天地玄黄”的“黄”字,还是百家姓里第六句的“何吕史张”的“张”字?这问题忽然提出,完全出人意料,读者也是一定不下于这一家人迫切想要明白个水落石出。姓氏本来近于一个符号,或许可以姓黄,也可以姓张,言之不免话长,要知后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常言道,无巧不成书,真正巧事还在后头,诗曰:

    想知眼前事,得问知情人,不然真糊涂,懵懂过一生。世事皆学问,举措有文章,一部廿四史,慢慢说端详。

论坛】【收藏此页】【打印】【关闭
| 相关文章 >>更多
·“2007中国慈善排行榜”揭晓 著名画家黄永玉上榜
| 艺狗搜索
 
关键字:
| 热点资讯 >> 更多
·杭州良渚文化博物馆新馆将于10月...
·建民间收藏博物苑 窦宝荣:收藏是...
·感受国际友谊领略各国瑰宝:国际礼...
·让舞台艳光四射 2012伦敦:用...
·盲目是大忌 奥运藏品小幅反弹并非...
·艺术权力榜 影响中国当代艺术10...
·“艺术不是什么”北京798艺术节...
·股市、基金、收藏:后奥运三大热点...
| 合作媒体 >> 更多
·中国文化传媒
| 艺术网站导航 >> 更多
·中国书画经营家协会
·上海美术馆
·中国工艺美术礼品博览网
·云峰画廊
·上海赛姝达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 频道编辑信箱
>> 更多
·主编信箱
·编辑部信箱
44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服务项目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友情链接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法律顾问
艺术品收藏网:旗下板块: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当代艺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传统文化馆精品收藏展艺术品收藏交易中心全球艺术品收藏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上海电话:021-62681277(总机)   传真:021-62689277   E-mail: artsfans@163.com
艺术品收藏网   品牌: 方盛 艺路精彩   艺术品经营单位
中国艺术品门户   中国艺术品收藏门户  全球艺术品门户
沪ICP备202300471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5)0685-0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上海方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上海真如副中心 注册场所:上海市普陀区曹扬路1888弄11号4楼403一17
联系电话:13817299902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