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有大大小小的画廊数万家,但是担当一级市场、全权代理画家作品的却极少。大多数画廊基本上以零散经营、寄卖等的形式生存。由于市场角色的错位,我国的画廊目前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画家基于自身利益,直接参与经营销售,随意定价,破坏了艺术市场的交易规则,并导致国家税收流失。画家与画廊的关系倒置、海外画廊的冲击,使中国的画廊业面临着窘态。
早在2000年,我就在为画廊的开业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分析,期间,我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前往上海、北京、山东等书画市场活跃的城市,听取诸多老师和同行的建议,力求将自己多年的梦想变为现实,并将之作为自己的事业发展下去。直到2002年,万事俱备,且承蒙林墉、苏华等诸多老师题跋、写序,画廊才正式开业。回顾开业至今四个多年头,起伏跌宕,画廊一直在默默地延续着,与我当初的经营理念及运作模式是密切相关的。
在国外,画廊代理机制已非常规划,一旦签约,画家将作品交给画廊全权代理,画廊投入资金进行一系列的宣传展览策划,签约后,画家与画廊的分成比例相当公平合理,即使有人找上门来买画,画家也会让客户直接找代理的画廊,这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画廊的定位与运作方式各不相同,画家不理解画廊的费用开支及后期投入,不愿意给画廊留出价格空间,即使已经签约,画廊也不可能买断画家的作品。有些画廊,费尽思量运作一个画家,给画家办展览、出画册、上拍卖,几年下来,画家出名了,有了行情,却因资金、分成比例等问题被画家“抛弃”了,画家却大大方方私下交易,名利双收,快活得不得了。所以,我们画廊当初在选择画家和市场运作上做了非常严谨的工作。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要素:
一、作品风格独特。
二、作品具有高难度的绘画技巧。
三、画家必须具有良好的人品和修养以及对艺术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四、成立画廊内部画友会,定期举办交流、欣赏讲座,及时反馈画廊代理画家艺术市场行情信息给客户。每年举办四次画展,展出画廊代理画家的系列作品,邀请资深美术批评家详细介绍参展画家的艺术风格及市场前景。
五、画廊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多看书、多向同行请教,权衡利弊,根据画廊的现状不断调整完善,最终深得客户的信任,亦使画廊能够平稳发展。
本画廊最初代理的两位画家:方土和王仁华,我们推出了个展、出版了画册,进行了宣传推介,亦买断了他们的很多作品。多年过去,我们与客户一起见证了两位画家在艺术领域一个又一个荣誉,分享他们各个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的变化,我们与两位画家之间的友谊和信任亦随着岁月不断加深,没有太多的商业味道,客户也因为我们的介绍分外相信我们的眼光,不断要求我们发掘新的画家,客户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使得我们非常理性面对今天“表面热闹”的艺术市场。
中国书画经营家协会的领导们,一班热心的老师们,一直为中国书画产业化问题献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让我非常感动。回想首届书画产业论坛当年在杭州的盛况,历历在目,第二届书画产业论坛的召开,新老朋友来相会,是一件交流心得的艺术盛事。期盼有关管理部门遵循商业惯例,尽快建立健全艺术市场的交易规则,完善画廊运作机制和经经人代理制度,使艺术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