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艺路精彩--文化艺术生活空间  全文检索: Translate this page
首页
资讯
展览
拍卖
专题
艺术、评论
网拍
公益网拍
精品收藏展
大众收藏展
收藏展汇总
方盛艺术品商城
中国书画专馆
中国当代艺术馆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传统文化馆
方盛动漫城
艺术长廊
艺路精彩
艺术人生
名家
人物
当代名家
传统名家
游戏社区
公益资助申报
艺术大赛
网络学院
院校
艺狗
方盛艺搜
方盛文化传媒
方盛英才网
合作联盟
诚招合作伙伴
| 视界
构筑和谐——中国艺术市场的主旋律
来源: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   2007-02-26 17:30:48

    中国艺术市场犹如十三、四岁的少年,历经生长的艰辛,在2003年秋季非典后快速发育,然而从去年底开始,直到今年年中,似乎被流感席卷,步入大盘调整的艰难时光。
  中国艺术品市场自1993年6月20日上海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敲响祖国大陆艺术品拍卖第一槌以来,已走过了13个春秋,短短的13年与海外艺术品拍卖市场悠远的历史相比,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还显得比较幼嫩和单薄。在13年的时 间里,中国艺术产业各界人士不断探索和进取,使艺术市场的培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发展态势,终在2003年出现了交易量激增、成交价格暴涨的火热势头,到2005年的春拍时期,中国艺术品市场更是出现了量价齐升,一路高歌猛进前所未有的“狂热”状态。然而,在“狂热”的背后,市场秩序却十分混乱,市场不规范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终于在2005年底,危机不可避免发生了。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2006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吧。
  刚刚过去的2006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犹如寒冬的季风,给我们带来彻骨的寒意。据有关资料统计,2006年中国艺术品交易总额,从2005年的400个亿,下降到了200个亿,降幅达到了50%。从几大拍卖公司的拍卖情况看,中国嘉德2006年共拍卖45个专场,总成交额为11.86亿元,比去年的17.73亿元下降了33%;北京荣宝11个专场的拍卖总共收获了2.85亿元,比去年的11.47亿元下降了70%;中贸圣佳2005年共30个专场,成交总额达12.38亿元,而2006年却只拍了11个专场,成交总额只有2.25亿元;北京翰海2005年和2006年的拍卖场次差不多,分别为39个和38个专场,但拍卖总成交额今年比去年下降了45%,分别为11.59亿元和6.4亿元;上海朵云轩去年总成交额为4.2亿元,西泠印社去年的成交额是2.56亿元,但今年这两家的拍卖成交额至今未向外界透露。各大拍卖行都没有一场达到90%的成交率,更多拍卖公司发布在雅昌网的数据根本看不到成交率的记载,而一些小的拍卖会甚至出现了举牌者寥寥无几的冷清场景,成交拍品屈指可数。与去年众多大拍90%以上成交率的火热景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拍品种类来看,去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领头羊——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今年却显得步履维艰。在今年的春拍中,初步估计成交率仅为60%左右,价格跌幅也达到20%-30%之间,表现出大幅回调的趋势。而据书画经营业一级市场画廊业不完全统计,更是一片萧条,山东不少中小画廊竟半年多卖不出一幅画。2006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成交额和成交率的急剧萎缩,引发了诸多亟待思考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整个行业的危机?我们的前景又在哪里?
  我认为,之所以造成目前整个行业危机,归根到底是能支持中国艺术市场和谐发展的体系一直没有构建起来。
  首先,我们行业发展法律法规相对缺失,同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和服务尚未到位有关。
  其二,诚信的危机困扰整个行业,破坏了行业发展的和谐。不少艺术创作者往往不是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市场各方面和谐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有的漫天要价,人为炒作虚假价格;有的避开经纪经营单位,大肆进行私下交易,私人交易的不稳定性和定价的随意性破坏了市场秩序和交易规则,直接阻碍了艺术品市场中介机构的发展,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环境下,艺术品进入市场,应该通过代销、拍卖进入市场,而现在的市场恰恰缺乏这份自律,由于私下交易的盛行,直接影响了定价的公正性,扰乱了整个交易秩序;还有的粗制劣造作品大量投放市场,严重损伤消费者信心;更有的与造假集团为伍,利欲熏心,利令智昏,滑向违法犯罪边缘。
  诚信的缺失,使三假盛行,制假,售假,拍假。现在造假正朝着集团化和产销一体化发展,香港仿、河南造、天津制的假货已经蔓涎到泛滥成灾的地步。有的乡镇,由于立法落后,执法不严,使得艺术品成为商品领域中造假者一片乐土;售假的经营网络化,中国的画摊、画店和画廊一共十几万家,小乱散差,不少小画店大部分都在销售假的艺术品;拍假的公开化,《拍卖法》规定,拍卖公司不对拍品瑕疵负责,这是国际上对拍卖业中介的特点所确定的惯例,建立在反欺诈上,而这一点,却被一些拍卖公司所利用,把这一点作为制假和拍假的借口,甚至与售假者恶意勾结和拍卖,损害了艺术市场赖以生存的诚信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其三是专家公信力的下降和鉴定体系的缺失。目前在中国艺术品市场还没有一支分门别类的权威的专家鉴定队伍,也没有设立公平合理的价格评估机构。造假集团则以高科技手段为依托可以击穿专家的鉴定底线,孔方兄可以冲破专家的道德底线,底线破了,就等于没有专家。或者有专家比没有专家更坏。因此,现在越是一些老好人的专家,不实事求是的专家,越受到一些拍卖公司等经营机构的追捧,形成艺术品鉴定与经营的“恶性循环”,这更加剧了艺术品市场的混乱。
  其四是市场投机、市场炒作之风盛行。一方面是在这个突如其来的“火爆”行情中,大量涌现艺术质量不高的应酬性“真迹作品”;另一方面是大部分买家不是真正喜欢艺术的收藏者,这些资本不是投向收藏这个终端环节,而是处于市场流通这个中间环节,市场投机炒作痕迹明显,且投资周期超短,周转期很快,很多人是今天买、明天卖。就从拍卖业来看,特别是在近现代书画领域,拍卖场次密集、拍品繁多、重复上拍率高、雇托哄抬画价、假拍、串拍等违背市场规律的情况频繁发生,使一些艺术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严重错位,给本来就不成熟的艺术市场埋下深深隐患。
  其五是艺术市场理论家的缺席。整个产业缺乏正义的声音,缺少正确导向的力量,似乎一切都是商家的策划与营销。
  总而言之,支援整个艺术市场发展的和谐体系遭受到极大的破坏。可以这样说,危机已经来临,它严重地困扰我们,影响着整个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尽管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较低,大约占0.1%左右,但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我们行业的发展对企业文化品牌建设,对国民素质提升,对生活品质的改善都有巨大的作用。应该说,我们行业乃至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对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出路何在呢?
  一、构筑行业的和谐是发展的关键。
  我们需要艺术家和经营机构、理论家、艺术消费者的互信和谐,我们还需要市场各方力量和传媒、传统产业的和谐发展。
  二、诚信是我们艺术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
  行业自律很重要。浙江省艺术品经营行业协会在政府倡导力推下,在今年11月初正式成立,率开国内行业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之先河。
  诚信应该成为我们艺术家、经营者、理论家、艺术消费者共同维系市场和谐的准则。
  三、人文精神是艺术市场和谐发展的核心。
  艺术的人文关怀是整个艺术产业发展的关键词。
  艺术应该带来审美的愉悦,共享文明的升华,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发起历经十年的“藏画于民”活动,在普及艺术人文关怀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表率,把艺术品推广与美术的启蒙运动融为一体。而何水法、萧峰、孔仲起、杨晓阳、卓鹤君、阳太阳等众多名家倾心支持这项活动,更是谱写了艺术名家热爱人民和百姓拥抱名家真迹的艺术市场人文和谐诗篇。艺术市场广阔的空间需要人文推动。
  四、艺术品消费多元化已是艺术市场和谐发展的新趋势。
  艺术品消费与金融业的互动,如艺术品可作为金融产品,进入抵押、流通的平台;以艺术视角去寻求房地产开发的新理念,如上海的大姆指广场,九间堂艺术别墅的成功运作和2003年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为五星级蚌埠锦江大酒店进行全方位的文化策划,“打造文化艺术博物馆式的品牌酒店,”让艺术消费彰显了经济价值,这些都是艺术消费多元化的新模式。
  五、艺术品投资基金浮出水面,必将对艺术市场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艺术品投资是一个极为专业的领域,许多先前投资艺术品的机构、个人因艺术市场中存在的种种不规范、缺诚信等问题,交了不少“学费”,使得更多的投资者望而却步。而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出现,为这部分人的融资和艺术品投资找到了很好的结合点,由专业的艺术品投资基金机构,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集团化专业化运作,来保障投资者稳定而较高的投资收益。
  在国外,艺术品投资基金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出现。“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七十年代中期以1亿美元投资于艺术品市场,总共投资收藏了2400件艺术品,其中也涵盖了中国乃至非洲的艺术品,在1987年到1999年运作期间,基金的平均获利率约为每年11.3%。另一个“美术基金”的投资资本现已累积达到3.5亿美元,获利则达到了1亿美元。在成功案例的影响下,一些银行家、华尔街的投资家纷纷在2005年推出了至少6个新的艺术基金。这些基金以10年为投资单位,涉及国际艺术品市场中的各项作品门类,有50%以上的比例向一般大众投资者开放,而这些投资者大致被锁定在约有500万美元资产的个人或公司,最少的投资金额在25万美元。据了解,近期荷兰银行也有筹组艺术基金的计划,而花旗银行、JP摩根、瑞银等更多的金融机构则处于高度关注之中。此外私募艺术品投资基金发展也十分迅速。在香港,一些建筑商已开始设立专门的艺术品投资基金,并将藏品在自有建筑中展示。而在国内,浙大艺术品投资基金和杭州三达文化艺术品投资基金正在试水运行。
  中国由于金融体制的不发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艺术产业的发展。比如,画廊、艺术机构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支持,来自企业的投资也相当有限,画廊、艺术经营公司要积存作品、锁定和推广艺术家全部得靠自有资金,因此扩张艰难。此外,艺术品抵押贷款、艺术品保险、艺术品投资基金的缺席,也削弱了国内艺术品的流动性。因此我们呼唤尽快设立中国的艺术品投资基金。
  投资基金是由专业的艺术经营机构来运作,专业机构涵盖了美术评论家、艺术家、鉴定家、资深的艺术品经营者等一大批业内人士,来把握基金的投资方向,发现和挖掘那些有极强艺术功底、有深厚文化底蕴、有时代创新能力的中青年优秀艺术家,投资那些审美情趣高尚,文化内涵深厚,民族本土原创的优秀艺术作品。因此,艺术品投资基金将引导整个艺术品市场的投资方向,同时有利于与国际艺术市场的接轨。优秀的艺术家可以静下心来进行探索、思考,潜心创作,树立起独创意识,精品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中国艺术作品的整体水准,吸引海内外更多的资本投向中国艺术品市场。
  此外,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成立与基金机构的专业运作,可以有效地防止购入假画伪作,使制假,售假,拍假不再有较大的生存空间,同时也可以减少私下交易等中间环节,有效杜绝市场炒作和人为哄抬。以自身规范的交易行为起到有效地规范艺术市场的作用,使艺术市场有序、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真正的优秀中国艺术品是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由于近百年来国势积弱的历史背景下,形成国际艺术市场中国艺术品价位严重偏低的局面。我相信,未来的岁月,这一局面将得到根本性改变,中国艺术精品力作将会具有无法限量的增值空间,这已经是盘整中凸显的现实。
  第一,中国艺术品是五千年文化文明进程的见证物,是“国粹”,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中国优秀文化艺术将越来越受到全球有识之士的青睐。
  第二,中国的经济强健的发展,为市场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间已有庞大的剩余资本可投入收藏领域,足以在未来短时期内让艺术精品市值飙升。
  第三,中国加入WTO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得到大大强化。西方人士对中国艺术品认识大大加深,触角敏锐的西方投资者正在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物超所值的中国艺术品,或许未来几年就是他们大举购藏的良机。
  第四,将中国艺术推向国际的现实使命逐渐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是先进文化力和民族自信心的表现。国家将逐步出台扶持、激励的政策和法规,艺术市场正渐渐步入繁荣时期。
  第五,企业界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逐步加大。这是企业品牌提升和企业财富增长的双赢之举,这又将有力带动艺术市场步入新一轮辉煌。
  中华文化艺术如同阳光、空气和水一般,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所无法缺少的。
  投资、收藏、鉴赏中国艺术品不仅能美化我们的生活,更可快速增加我们的资产,也必将为中国文化艺术和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弘扬作出应有的贡献。
  让我们张开双臂去拥抱这英姿勃发的青春少年,为他加油鼓劲,奉献更多的营养。我相信,我们健康的和谐的光辉灿烂的艺术市场生机勃勃的明天一定会到来。

    周岳平:首届中国艺术财富高峰论坛秘书长、中国艺术市场联盟副秘书长、浙江省艺术品经营行业协会副会长、浙商艺术品投资沙龙顾问、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理财中心理事、杭州三达文化投资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

论坛】【收藏此页】【打印】【关闭
| 相关文章 >>更多
| 艺狗搜索
 
关键字:
| 热点资讯 >> 更多
·杭州良渚文化博物馆新馆将于10月...
·建民间收藏博物苑 窦宝荣:收藏是...
·感受国际友谊领略各国瑰宝:国际礼...
·让舞台艳光四射 2012伦敦:用...
·盲目是大忌 奥运藏品小幅反弹并非...
·艺术权力榜 影响中国当代艺术10...
·“艺术不是什么”北京798艺术节...
·股市、基金、收藏:后奥运三大热点...
| 合作媒体 >> 更多
·中国文化传媒
| 艺术网站导航 >> 更多
·中国书画经营家协会
·上海美术馆
·中国工艺美术礼品博览网
·云峰画廊
·上海赛姝达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 频道编辑信箱
>> 更多
·主编信箱
·编辑部信箱
44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服务项目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友情链接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法律顾问
艺术品收藏网:旗下板块: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当代艺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传统文化馆精品收藏展艺术品收藏交易中心全球艺术品收藏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上海电话:021-62681277(总机)   传真:021-62689277   E-mail: artsfans@163.com
艺术品收藏网   品牌: 方盛 艺路精彩   艺术品经营单位
中国艺术品门户   中国艺术品收藏门户  全球艺术品门户
沪ICP备202300471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5)0685-0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上海方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上海真如副中心 注册场所:上海市普陀区曹扬路1888弄11号4楼403一17
联系电话:13817299902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