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艺路精彩--文化艺术生活空间  全文检索: Translate this page
首页
资讯
展览
拍卖
专题
艺术、评论
网拍
公益网拍
精品收藏展
大众收藏展
收藏展汇总
方盛艺术品商城
中国书画专馆
中国当代艺术馆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传统文化馆
方盛动漫城
艺术长廊
艺路精彩
艺术人生
名家
人物
当代名家
传统名家
游戏社区
公益资助申报
艺术大赛
网络学院
院校
艺狗
方盛艺搜
方盛文化传媒
方盛英才网
合作联盟
诚招合作伙伴
| 人物专题
黄永玉:时尚老先生
来源:《时尚先生》   2007-06-06 10:41:18
 

    时尚仙生 黄永玉

    黄永玉大声说:我佩服所有的上帝……这是他给旁人的答案,既然被问到信仰。

    大师、名士、绅士,这些尊号戴在他头上总像小一号的帽子。这个86岁的老头依然时尚,比我们更先生。

    他是一个活得最像自己的老头。有时小孩、有时慈悲,有时狡猾,有时泪流满面。
    
    风度总是天生的,因为他可以忘掉风度。时尚先生都是天生的。没有可以经人认证一致鼓掌通过的时尚先生。
谁时尚谁不时尚,黄老头才不管呢。他用近乎透明的眼神盯着你,告诉你,人生就是进几个漂亮球!

     我们去万荷堂。路越往前走,城市越远,过了一个集市,尘土降下来,狗睡在路上,旁边有很胖的大爷眯着眼走过。那么好,前边一段林荫道几乎是无人区,忽见一尊小亭子,就到了。

     进得院中,四辆像果冻一样的跑车并排趴着,全是红色,法拉利、宝马、奔驰……屋檐下还有一辆黑色的,是保时捷。一院子的树和花,在春天里淡淡地醒过来。

    黄先生穿着黑天的帆布围裙,在画画。一天中的第三或第四斗烟叼在嘴上,他一走动,大狗们就激动地围上来,鹦鹉们也亮出舌苔厉声迎人。很好的阳光穿过玻璃,越过庭院,散入卧房天井下高低植物的小型丛林。书和雪茄烟占据了高大的柜子,巨幅的床,两边墙上年轻时的照相,满桌子的烟斗和打火机,分不清用途的遥控器,迈克尔?杰克逊、格瓦拉、塔科夫斯基的影碟、开心果,饼干,壁炉台上“供品”一样摆着两个碟子,细看原来盛满抽剩的雪茄烟头,“一个月抽的”,黄先生说,“每天最多两支”。

    旁边有人问黄先生:你抽烟每口都会吸进去吗?

    黄永玉的思维突然奇遇到一千多年前,想都没想就说,苏东坡啊,胡子很长,有人问他,你晚上睡觉的时候胡子放在被窝里面还是外面?这下麻烦了,苏先生这一晚上,胡子放在外面也不好,放里面也不好,放来放去一个晚上没睡着。哈哈。不经意的东西你问到它反而奇怪了。

    从前有故事曰:“天方夜谭”,意大利人帕索里尼把它拍成电影,说尽一个小孩子离开家之后的奇妙所见。几十年前,一个湘西沱江边的小孩子从家里跑出来,就遇到了比“天方夜谭”更加奇奇怪怪的人和事。

    生命在于好奇。黄永玉先生真是好奇的人。他的一生有很多种奇遇。有时感觉就像那个时代刻意进行了某种压缩,把最丰富的经历注入到一个人的生命当中。

    他的奇遇也与同时代人分享。在战争、饥饿、动乱、背叛和屈辱之间,人生如同戏台,角色仿佛虚设,常于最热烈处遭遇雷雨,也在最真切时发生怀疑。

    生于湘西的黄永玉,少年时代正当抗日战争,在福建、江西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靠着自学的绘画和木刻,在战乱中求生存。那时半个中国的人几乎都在流亡路上,江湖潦倒、前途未知,倒也给一个少年人的奇遇打出了草稿。

    在江西,黄永玉遇到画三毛的张乐平,在宣传队,蒋经国和蒋方良喊他的外号“蛮牛”,日本投降之前,他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爱情——张梅溪女士;在杭州,他遇到了久仰的大师林风眠;在香港,他遇到了写杂文的知交聂绀弩;他在香港《大公报》用木刻记录新闻,在长城公司写电影剧本,拍过《小城之春》的费穆就趴在他的剧本底稿上死去,上面还留着咳出的血迹。五十年代初他听了表叔沈从文和朋友的劝告,热血沸腾地回到北京,他在大雅宝胡同的邻居,正遇上李可染、李苦禅、董希文诸先生。文革中,造反学生的皮带抽在背上,他心里数着数,二百四十下,却也把它当奇遇一场。

    身处的逆境多了,奇遇也如平常。84岁黄永玉,随心所欲不逾矩。在北京东部的乡村一隅,有他的“万荷堂”,在意大利翡冷翠,他与达?芬奇相守于山上石屋;在香港,他有“山之半居”;回凤凰,则有“夺翠楼”和“玉氏山房”。每一处住所,自然又是一段段奇缘。这个人,他怎么可以穿过这样繁复的时空而保存有孩子般的心神!

    黄老头捏着烟斗自己答:“有爱心,恐怕是要紧的”。
 


    对话黄永玉

    开始聊天之前,黄永玉大声说:听不见,你要大声讲。

    Q:每天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画画吗?
    A:画,每天十小时。

    Q:您的自传体小说,《无忧河上的浪荡汉子》,还在写吗?
    A:忙,没有写。要写下去。一直没有空。要画画,要写很多杂文、散文,都是应急的。今年还要回凤凰,有一些活动。

    Q:凤凰现在都开发成旅游热点了。
    A:讨厌……慢慢就好了。发财发多了,开始冲昏头脑,慢慢它会冷静下来,就会弄得有条理、有规划、讲文明了。发财嘛就有点晕头转向。比如卖东西,这个县城,其实没有几样东西可卖,什么旅游产品,大家看哪样好卖就拼命地卖,都一个样,它没有文化嘛。

    Q:您八十四岁,身体还是很好啊,讲话中气很足。
    A:不敢说。

    Q:有养生经吗?
    A:有有有……我的养生秘诀就是不去管养生。一讲究这个肯定完蛋!还有少吃少喝,不要去吃吃喝喝。浪费身体,浪费时间。时间要用来工作,工作最好。我也不会喝酒,也不讲究吃好东西。因为我的朋友这么多,都死了,把肚子吃得很大,喝酒把胃也弄坏了,身体也弄坏了。我们同辈的,像石鲁啊,黄冑啊,这拔人,全是吃死的。可惜了!时间呢,浪费了。吃吃喝喝很浪费时间,吃完了还要醉,醉的时间也很长,也浪费。所以不能很好地来想东西。画画不是说画就画的,在不画的时间里也得想。

    Q:看您在法国和意大利画的画,让人想起林风眠那一代画家。
    A:林风眠?

    Q:有些地方像。
    A:呵呵,像就好了……你讲的意思,可能我的画也不是非常前卫,也不是非常……

    Q:是用色比较大胆。
    A:对。因为我没有学过画画,开始是木刻,木刻嘛最社会化了,对不对?我的画也有漫画的意思在里边。什么叫做漫画呢?倒不是画的形式问题,是用一般漫画的观点在看人生。一般地讲,用漫画看人生的问题,比它的形式更重要。所以欣赏漫画,就是学习它的观察力。对人生啊,更多一点嘲讽……因为没有学过,所以很自由,我在美术学院教书几十年,实际是一边教一边学,也吃过很多苦头。苦头就算了嘛。大家都一样。跑不了的嘛。那时领导人愚蠢。不过也要看你自己,在苦头里能自己好好地学。那个苦头不光是体力上的,是非常立体的折磨。家庭、精神、艺术、身体、时间、青春,让你受到的是非常立体的折磨,也是有史以来都没有过的这么讲究的折磨。呵呵。

    Q:据说您画画速度很快?
    A:也快,也慢,有的画几个月,比如《山鬼》呀,构思很长时间,画完就后悔,不满意。想再画不可能了。我的画,很少有满意的,都画得不好。人家都说我是客气话。不是,是实在的话。画画的过程是一个不满意的过程。

    Q:您的书《比我老的老头》中,谈到的都是前辈的朋友,有没有比您年轻的老头想写一写?
    A:比我小的老头也有,有一帮。我的学生都七十多了,也有八十的。

    Q:当您提到“老头”的时候,听起来感觉倒像是“小孩子”的口气。
    A:人生就这样。朋友给你的友谊、帮助,都是一个感恩的过程。写这种人都要有一种真的情感。我的朋友很多,孔夫子讲学生有教无类,我是有友无类。
    同辈人往往喜欢跟同辈人来往,看不起年轻的人。因为他怕你看穿他!比如他的知识其实很有限,但他要表示一种庄严,免得你看穿他,跟你保持一种距离。那就可惜了,因为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新的时代的东西、观念、气象,通过跟年轻人的交往,就能领会得到,你的人、习性、趣味、作品,才有新的东西。
    荣宝斋的人跟我说,你呀,什么画都只看到它的好处,民间画,儿童画,都好。我们荣宝斋不同,收购古画,专看缺点,才能把价钱压低了。我说你这倒是说得很对的。看文章也是,要宽容,有的文章实在写得太坏,趣味格调太低了,我可以看它的字也许写得还不坏。人也是这样:讨厌的人,庸才,周围朋友都受不了了,你怎么还受得了?我说,庸才自有他的妙处。是吧?不要让他伤心。这不是糊涂。郑板桥说难得糊涂,糊涂有什么难呢?郑板桥这个人本身就不糊涂。他要稿费要得特别多,而且看到银子眼睛就亮了,手笔就灵活。那怎么叫做糊涂呢?有爱心,恐怕是要紧的。

    Q:这样的性情不会是很早养成的吧?
    A:经历教育的。从小离开家乡,都是人家爱护我。老人家、朋友、同龄的、年轻的,帮忙你,要不你怎么能活到今天呢?
    也会遇到骗子,骗子也会有的啊。所以我的爷爷就告诉我父亲,要我父亲教我,说要拿钱买上当。让孩子们拿钱去买上当,买亏吃。开始还不是很懂。这是很深的学问。慢慢长大才知道,这是太对了。这个怎么样呢,能够培养性情。你要欣赏它,这种上当、受苦、劳累,就像踢足球一样,这么累你还踢啊?累是累啊,那妙处也是很难说的。人生就是进几颗漂亮球嘛!对吧?

    Q:骗子还是少数。
    A:还要做好事啊。做好事呢,也不能觉得我是做了好事啊,想要回报。像佛说的,做坏事去拜佛希望原谅,做好事也去拜,希望给他更多的好处——投资啊?这个不算。做坏事肯定不可原谅。做好事呢,你要是图报的话也不是不可原谅的。所以我对某些人,我对他有看法的话我不会原谅他的。

    Q:您年轻的时代,中国出了很多厉害的人物,您怎么看他们?
    A:哎,那时觉得人家那么年轻就那么了不起,我们这些人这么没出息。你看梁启超,24岁,就做长沙实务学堂教务长,他第一批的学生,有蔡锷,有章士钊,是这些人。我们24岁在干什么?有野心家,政客,那种人有,做学术的就没有了。黄侃,51岁就自杀了,他的所有学问都是51岁之前的事情了。所以你看那个时候年轻人多厉害。

    Q:现在年轻人不太一样。
    A:这有个什么问题呢?从文化上想斩尽杀绝,把一帮年轻人送到乡下去,上山下乡,没想到这帮人在农村受了苦,回来都是大艺术家大学问家,更结实了,人生的历练,更了不起了。所以文化是扼杀不了的。叫人痛心的事情,再也回不来的事情那是有的,就是周围的人(故去);再比如给文字上增加很多麻烦,简体字啊拉丁化啊。那就糟糕了,中国文化就靠着文字传承,一拉丁化,文字就没有了。你让年轻一代不能认识自己的文化嘛,学了简体字的青年要去研究古典文化,又要重新去学繁体字,干嘛要这么罗里罗嗦呢?多几笔少几笔算不得什么罗,何况还有草字嘛。

    Q:现在人连字也不大写了。
    A:思想也这样,思想要改造,改造成什么呢?一个样!那还能够有别的思想吗?文化上哪还能有新鲜的推动社会进步的东西?文化怎么能切断呢?你想切,断不了!我们家乡的地方戏,彻底完蛋,断子绝孙,文革中我回去,愁云惨雾,凄凉极了,没有家乡戏,过去这么丰富的东西没有了。哎,可是呢,文革过后,慢慢地它又回来了!挑粪的、养猪的、渔夫,自己组织一个爱好者的小剧团,就唱起来了。然后别的县也来了,没有衣服,把城隍庙的菩萨衣服拿来穿,脚上还穿一双球鞋!就那么唱戏,慢慢就活起来了。
    那时年轻人不准看外国书,1970年代《教父》刚出版的时候,我儿子有个朋友,17岁,把它全部翻译过来,手抄本,传阅。

    另外一个是我朋友,清华大学的老师,70多岁了,他的儿子媳妇文革中跳楼自杀了,一个孙子跟着他,12岁就自己翻译《木偶奇遇记》,好极了,完全是儿童化的口语。就像一块砖头压上去,苗还要从旁边长出来,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文化是让人快乐的,那个时代根本不快乐。连穿衣服都不快乐。整个长安街过节都是蓝色多瑙河。

    Q:您那时也在多瑙河里?
    A:我照穿。看书、画画、照穿(我的衣服)。他们批我,无非是看外国书看外国画册听外国音乐,问题不大。我带学生下乡我也很彻底,也很开心,明明很苦,还要说很好,那就说好嘛。我是又懂事,又狡猾。狡猾就是懂事的一个部分嘛。

    Q:您在凤凰、香港、意大利和北京都有自己设计建筑的居所,为什么海外只选了意大利?
    A:凤凰老家的房子是最早的。意大利那个房子,是1990年之后,我不准备回来了,画画,写文章,骂了一些人和事情。那时也不知香港回归会怎么样,就想到意大利过活去算了。卖画也是那边人买得多。后来香港回归的情况很好,比较讲道理。就回来嘛。

    Q:如果那时不能回来怎么办?
    A:那就扁舟从此逝,江海度余生嘛,世界这么大。

    Q:真的无所谓?
    A:也不是无所谓。我的家乡也想的,也想家乡的人。有的时候连我讨厌的人我也想他。人同祖国的关系,谁有权力不让谁回来?

    Q:您讨厌什么样的人?
    A:出卖人的人谁都讨厌。汉奸,打小报告的人,出卖朋友的人。这个不讨厌吗?世界上这种人不多,但是很精的。

    Q:您一定也被人出卖过?
A:我要不给人出卖,怎么能有这么大爱心呢?被出卖的这些事情就别讲啦。

    Q:所以您要是当年在香港不回来,也不会也这么多的经历。
    A:所以香港有个老太太,说当年你不回去就没有黄永玉。前几年我在香港,她又说你在外面不会去也就没有黄永玉。

    Q:最让您上瘾的事情是什么?抽烟?画画?
    A:画画,写东西。年轻时爱打猎,爱开车子,现在车子也不让开了,打猎呢也不打了,不想伤害生命了。

    最后,黄永玉站起身,一边亲热地呵斥脚下那只激动的狗,一边自言自语:哎,我们这样闲聊就可以了。不必刻意提什么问题。有的人提问题你都不知他怎么想的;你离开大雅宝胡同的时候跟他们说了再见没有啊?没法儿回答。



 

 

论坛】【收藏此页】【打印】【关闭
| 相关文章 >>更多
| 艺狗搜索
 
关键字:
| 热点资讯 >> 更多
·杭州良渚文化博物馆新馆将于10月...
·建民间收藏博物苑 窦宝荣:收藏是...
·感受国际友谊领略各国瑰宝:国际礼...
·让舞台艳光四射 2012伦敦:用...
·盲目是大忌 奥运藏品小幅反弹并非...
·艺术权力榜 影响中国当代艺术10...
·“艺术不是什么”北京798艺术节...
·股市、基金、收藏:后奥运三大热点...
| 合作媒体 >> 更多
·中国文化传媒
| 艺术网站导航 >> 更多
·中国书画经营家协会
·上海美术馆
·中国工艺美术礼品博览网
·云峰画廊
·上海赛姝达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 频道编辑信箱
>> 更多
·主编信箱
·编辑部信箱
44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服务项目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友情链接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法律顾问
艺术品收藏网:旗下板块: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当代艺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传统文化馆精品收藏展艺术品收藏交易中心全球艺术品收藏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上海电话:021-62681277(总机)   传真:021-62689277   E-mail: artsfans@163.com
艺术品收藏网   品牌: 方盛 艺路精彩   艺术品经营单位
中国艺术品门户   中国艺术品收藏门户  全球艺术品门户
沪ICP备202300471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5)0685-0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上海方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上海真如副中心 注册场所:上海市普陀区曹扬路1888弄11号4楼403一17
联系电话:13817299902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