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文乐君访谈

文乐君老师
艺术家文乐君老师(下面简称:文)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采编人员金蕾(下面简称:金)
金:今天见到文老师,感到特别惊讶,文老师给人的印象,竟然如此的精干有活力,能给我们讲讲秘诀吗? 文: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心态的快乐,有好的心情。
金:心情好应该是有动力有来源的,文老师的动力是什么呢? 文:应该是知足吧,如果当然一个比较安定的生活还有一个能够有意义的事业,这是一个快乐的源泉,但是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拥有了很多财富和权利,如果不懂得知足的话可能也不快乐。我以前不懂得这个道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觉得实际上快乐不是外面给你的,而是你自己心态的一种平和和满足,懂得感恩。
金:我们知道文老师身上都很多头衔,现为:中国国画院名誉院长、北京京华兰亭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书画研究院翰墨中国艺术名家、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驻上海办事处顾问、上海老年书画理事、上海会友书画社理事、上海香山书画社画师、海内外书画艺术联宜会高级画师等等...
这么多的职务,我想这就是您的动力源泉吧! 文:这是因为我是个爱跑动的老太太,参加各种活动和组织,是我绘画之余的最大的爱好。每一届上海艺博会我都去现场看看,看着那么多优秀的作品,真是感叹万千啊!也借这个机会认识了很多的画家,可以一起交流绘画心得,一起参与社会活动。我曾经在上海老年大学当过三年的班主任,有很多的老年朋友。于是我就当上了上海市老年书画会徐汇区的负责人,把这些热爱艺术的老年人组织起来,丰富下生活。起初,我们还是有些麻烦的,没有经费,没有场所。我就去找徐汇区图书馆,一听是给老年人作活动场所,他们都很支持,这不,都作了6年了。我们这儿很是受老年艺术爱好者欢迎的,80岁以上的都有好几位,而且成绩都不错的,有几位还出国开画展了!
金:您一定觉得非常幸福吧!这是在行一大善事啊! 文:说道行善,应该说说我与佛教的结缘。
金:还拜请文老师给我们您的这段佛缘。 文:我在5、6年前就已经皈依了佛教,法号华乐。凡是宗教,无不信奉神的创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却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因此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类哲学而又非哲学,通科学而又非科学。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在《增一阿含》经的序品中所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用一句话来说,佛教就是佛让人们止恶扬善、自净其意的教法、是佛陀的教育。 我从前对佛也是似懂非懂,凡事都拜菩萨,请菩萨保佑,现在想来这是肤浅的。后来有幸在遇到四川甘孜的西藏法王,他为我灌顶,觉悟了心性本质的诀窍,从此我就吃素了。这也算是我又向佛教迈进了一步。说起戒来,十分容易,拿著戒的放大镜去挑出他人的毛病也非常简单,若要自己百分之百真正做到,世间又有几人及格呢?因此学戒持戒,并非拿著戒尺去衡量他人,去找别人的错处!而是拿著它来省视自我,鞭策自己。一个持戒严谨之人,不但夜闻敲门心不惊,心境坦荡荡的,自己安心还能带给周围的人一种安全与信心。佛说,人心本都是佛心,只是被贪、嗔、思、慢、疑迷了真心,故不能超脱。佛教教学的艺术,我们如能明了,会对佛教的教学佩服的五体投地。当时释迦牟尼佛教学传道,如同中国的孔子,也是周游列国,到处讲经说法。
金:这么多年的修行,对您的绘画有什么影响吗? 文:其实,画画,老是画,也是执着。总是放不下才又画的。现在我很少画了,多读书,多学习,提升内力修养。我的画的题材也广泛了很多,荷花、佛像,也经常会出现在我的作品中。相由心生,是这样的,与众生结善缘,相信能给社会作更多贡献。
金:善有善报,愿好人一生平安!感谢您接受中国艺术品收藏网艺术人生栏目的采访。

慧量法师给海上画家文乐君居士颁发支持2006赵朴初文化公园艺术品慈善义卖会荣誉证书

文老师现场作画

文老师现场作画
|